如何透過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提升工作效率

 面對數位轉型的關鍵課題

隨著科技服務與系統整合的普及,順勢推動企業邁入數位變革時代。 不論是全球性企業或是在地中小型企業,都能明顯感受到這波數位轉型浪潮的急迫性與必要性;因為,數位轉型的成功與否,皆會影響到企業的運營策略、成本競爭力、勞動生產力以及是否具備競爭優勢的關鍵。
相信許多企業曾自行嘗試實行工作流程數位化,但是,數位轉型成效卻不顯著!歸納原因,主要是企業沒有明確的數位化藍圖,包含各部門需求、現有資源、人力和工作流程盤點等等;加上,無法提出具體化的因應對策,進而導致數位化最終以失敗收場。

現有系統、人力和工作流程資源盤點!用放大鏡找出核心問題!
因此,掌控與整合最大化的企業資源(包含內外部實體、虛擬和人力資源)是進行數位轉型的首要任務。透過系統化調查分析企業現有資源有哪些?誰需要這些資源?使用效益為何?找出關鍵問題點,才能針對數位革新對症下藥!
依企業內部流程運作模式,可初步歸納為以下三大型態:

RPA流程機器人提升工作效率

█ 型態一: 常用作業流程已進行系統化

企業內部的工作流程使用頻率高、使用者也多,因此已經導入系統,例如ERP、CRM、SEM、文件管理或流程管理等系統。

█ 型態二:分別外包多項系統,但未進行整合

  • 針對內部個別需求進行外包,但內部使用頻率及使用狀況參差不齊,導致系統化整體性價比低。
  • 由於這些分別外包的作業系統是各自獨立、未整合的狀態,造成使用上仍需以人工作業進行資料撈取、資料整合和分析,耗費了大量人力和時間。
  • 企業內部沒有專職的IT部門或足夠的人力與資源,來進行API應用程式介面 (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) 開發及系統整合。

█ 型態三:對不同類型的系統需求高,但使用需求的共通性低

  • 大多為中小型企業,內部組織多但人數精簡(如人力資源部、財務部、稽核部、研發部、行銷部、業務部…等等),因此系統使用需求共通性不高,導致企業遲遲未進行工作流程系統化改善的主因。
  • 工作流程未系統化,使得作業流程經常變更、內容不固定、人工作業繁瑣,耗時又費力,造成使用者工作效率大大降低。

導入RPA 流程機器人解決問題

RPA (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) 流程自動化機器人。
這裡的機器人並不是指實體機器人,而是隱藏於IT操作環境中,能自動識別UI、完成重複性作業流程的軟體工具。
透過RPA可協助企業執行重複性高、低附加價值的人工作業,有助於人力資源轉移至更高價值和效益的工作內容上(如分析、創新與決策)。

RPA導入前後之流程差異:員工角色從Maker轉為Checker
RPA流程機器人不僅能更快速地執行作業流程,還能7 x 24 全日工作,提升企業運營效率。此外,RPA的關鍵特色是,能快速導入且開發成本低,屬於非侵入式系統整合,無須改造內部原有系統即能進行相容,實現高投資報酬率!

  • 提升生產力:流程機器人 7x24 全日工作,提高企業營運效率。
  • 減少間接人員的人力需求,一個滿載機器人僅占人力成本的三分之一。
  • 改善品質:排除手動作業流程,大幅降低人為錯誤。
  • 提高競爭力:協助員工減少重複性作業,提升高價值工作生產力。
  • 高ROI:大幅降低開發成本、縮短實施時間。
  • 平均而言,成本降低達80%。
  • 充分彈性:彈性架構設計,可輕鬆建置與分享 RPA 元件,隨時擴充應用。
人力資源部
  • 招募/到職/離職作業程序
  • 出勤管理
  • 薪資計算程序
  • 績效審查管理
  • 教育訓練與職能培訓作業程序
財務會計部
  • 採購到付款流程 ( P2P, Purchase-to-Pay):供應商資料建檔、建立請購單、採購單,到付款流程、發票處理等作業流程自動化。
  • 訂單到收款流程 ( O2C, Order-to-Cash):管理報價資訊、審視客戶信用等流程。
  • 帳務到報表流程 ( R2R, Record-to-Report):整合總帳/跨公司報表、銀行對帳、固定資產等合併合併流程。
客戶服務部
  • 設定與管理客戶帳戶
  • 整合聊天機器人
  • 處理客服文件
法務部門
  • 智能合約管理:自動草擬合約、審查條款、設定到期續約。
  • 整合電子稽核與監管科技:針對文件與交易進行蒐集、處理、監控與調查是否合規。
IT資訊部
  • 伺服器與應用程式監控
  • 基礎架構管理
  • 日常維護與監控
  • 電子郵件處理及分發
  • 備份與還原
供應鏈管理部
  • 庫存管理
  • 貨源供需管理
  • 退換貨工作流程